研究显示,对于病情轻微的病人,这两款口服新冠抗病毒药物均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以及减少入院情况,有效地运用医疗资源 2022年10月10日
研究称新冠感染后人体血液蛋白质水平的异常情况或与新冠长期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新冠大流行促使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增加了25%,世卫呼吁关注新冠下“打工人”的精神健康 2022年09月29日
日本国家传染病研究所调查称,约一半儿童和青少年新冠死亡病例在感染前无健康问题,许多病例在新冠症状出现后一周内去世。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这是此轮全球猴痘疫情流行以来,中国内地首次发现猴痘病例 2022年09月17日
新研究表明,在至少接种过两次疫苗的人中,所有10种最常见的长新冠症状都减少了至少50%;纽约州州长在有证据表明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的情况下宣布进入灾难紧急状态 2022年09月10日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综述研究预测,新冠病毒最终会向地方性流行发展;赛诺菲公司表示,欧洲药品管理局可能还需要几周时间来决定是否批准其与英国合作伙伴葛兰素史克合作开发的二价COVID-19疫苗;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地区居民持续了近10天的“足不出户”防控迎来放松 2022年09月06日
小型研究显示超半数奥密克戎感染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感染病毒。日本连续第3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25万例,第七波疫情浪潮仍无放缓迹象。Z22次列车已有超过30名乘车人员感染,涉及河北、山西、河南、北京等7个省市 2022年08月21日
阿尔法、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感染者比感染其他毒株的人呼出的病毒量更高,或许是它们相继成为优势毒株的原因 2022年08月18日
在所有三剂接种的方案中,最佳方案是两剂复必泰和一剂莫德纳加强剂,其次是三剂复必泰 2022年06月01日
卡塔尔一项对3万多名卫生工作人员的新研究发现,与近期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相比,接种了流感疫苗的人在之后几个月内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这并非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流感疫苗对新冠可能存在交叉保护力 2022年05月30日
该研究发现,在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奥密克戎的感染在小鼠和人类体内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非常有限;而在打了疫苗的样本中,感染奥密克戎并痊愈,或可获得当下最好的免疫效果 2022年05月20日
本次试验全部受试者中,接受VV116治疗的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8.56天,小于对照组的11.13天,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2022年05月18日
研究发现,与引起2019年武汉疫情的新冠原始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变种的毒性及引起的症状均轻于原始毒株,尤其是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情况 2022年05月18日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新冠“物传人”可能每10万次接触只发生一次 2022年05月07日
建议迅速为符合条件的儿童接种疫苗,并进一步紧急扩大疫苗使用范围至3岁以下儿童 2022年03月30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论文称,灭活疫苗的第四针同源接种难以显著提升保护效果 2022年02月24日
奥密克戎新亚型BA.2的传播率比原始亚型高出约30%,而研究指出,新亚型的致病性并没有减弱,甚至可能增强 2022年02月22日
日本科学家团队近期发现,相比最初的奥密克戎变种,其亚变体BA.2在人类的鼻上皮细胞上的复制能力更强,与细胞的融合性也更强;仓鼠实验发现BA.2的致病性也比奥密克戎变种更强 2022年02月22日
研究人员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一年内的人,患心律失常、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上升 2022年02月16日
《细胞》杂志近日发表的研究以小鼠和人类嗅觉上皮组织为模型得出研究结论:新冠病毒会导致嗅觉受体和相应信号通路相关的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出现下调,使得嗅觉失灵 2022年02月09日
江苏疾控和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团队合作研究显示,灭活疫苗+重组Ad5腺病毒载体疫苗序贯加强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高于灭活疫苗同源加强,且安全性良好 2022年01月29日
丹麦研究显示,自然感染新冠病毒者获得的保护效力达80.5%;自然感染免疫力对老年人的保护效力较弱;医护人员再感染几率较高。张文宏分析,接种疫苗后,可能也很难消除新冠肺炎这个疾病 2021年03月23日
一项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显示,感染新冠早期时,人体内的高温或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新冠病毒与人类细胞的结合,从而延缓病毒对人体的侵染,使得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降低 2020年12月28日
《柳叶刀》子刊发表的新研究提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有更大概率患上精神疾病;同时精神病史也可能是诱发新冠肺炎的潜在因素。该结论与此前一些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或仍待进一步探索 2020年11月18日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今年的1月到2月期间,新加坡曾出现一种缺失382个核苷酸(Δ382)的新冠病毒突变株,感染含此种突变新冠病毒的患者症状更轻,但该突变株在3月份后已经基本消失 2020年08月21日
研究发现,D614G及D614G组合变体的传染性显著增强;且糖基化对病毒传染性非常重要,N331和N343双糖基化位点的缺失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染性 2020年08月03日
研究指,之前未有心血管疾病的新冠轻症康复者也同样有可能出现心肌炎,且炎症的严重程度与较严重的患者不相上下 2020年07月30日
北京公布的3组病毒序列均带有D614G突变,这一变异毒株从2月出现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毒株。此前已有研究人员指出,D614G突变或可倍增病毒传染性,还可能增加患者的病毒载量和死亡风险 2020年06月22日
新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感染者的抗体水平在感染后两到三月后出现明显衰减,这一发现或意味着新冠抗体并不能成为“免疫通行证”,还可能影响新冠疫苗的应用前景 2020年06月22日
王林发表示,蝙蝠为了飞行所进行的长达6500万年的适应性进化,可能是它能够与诸多超级病毒共存的关键因素,且这一情况没有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观察到 2020年06月10日
《自然·医学》杂志近期发布中国七个城市1.7万人的新冠抗体检测结果,其中武汉医疗环境接触人群的阳性率最高,达到3.8%。研究者提示这一结果仍存在局限性,后续如能有更大范围、更长时间跨度的跟进调查,对估算实际发病率将有重要价值 2020年06月09日
研究者认为,菊头蝠所携带的RaTG13毒株和新冠病毒属于共同的进化分支,这加强了菊头蝠是其天然宿主的证据;与菊头蝠相比,马来穿山甲不太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起源 2020年06月02日
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的转基因小鼠出现了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和病理,与新冠肺炎人类患者相似。有小鼠死亡的原因为脑部感染,可能不反映新冠病毒在人类中的发病机制 2020年05月23日
研究通过南北半球和热带地区的九个城市的气候依赖性流行病模型模拟发现,高温天气不能有效抑制疾病传播,人群免疫力是新冠传播力更为基本的影响因素 2020年05月22日
港府近期也修订了新冠患者出院标准,不再强制要求核酸检测转阴 2020年05月15日
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受感染后蝙蝠能持续表达抗病毒的干扰素(IFN),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也会迅速发生基因突变,实现对宿主细胞的适应性。蝙蝠体细胞可与MERS病毒形成一种共存机制,而非“你死我亡”的关系 2020年05月08日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有可能利用了宿主细胞的天然免疫系统,“劫持”了一些原本为抗病毒而大量分泌的蛋白供自己使用,从而增强感染细胞的能力 2020年04月24日
研究发现,新冠重症风险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和糖尿病显著相关,与慢性肝病相关性不强。同时,新冠死亡风险与重症患者的急性心脏、肾脏损伤高度相关。但这一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且不能确定病史与重症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2020年04月22日
研究团队在病毒RNA上发现了多种过去未知的化学修饰,RNA修饰是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一种机制 2020年04月21日
多项研究显示,新冠病亡率与二氧化氮浓度、空气质量指数(AQI)、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有研究者认为,生活在污染物含量高的地区的人更容易出现慢性呼吸道疾病,并成为被病毒感染的对象 2020年04月21日
该研究的整个实验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食蟹猴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研究团队认为,食蟹猴感染模型或许能帮助科学家认识人类的无症状感染者群体 2020年04月20日
研究认为,直到2024年疫情都有可能复发。除非急救护理能力有很大提升,或者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或疫苗出现,间歇性的保持社交距离政策需要维持到2022年 2020年04月16日
研究认为,新冠病毒不是近期的重组事件生成的,估计它与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分离的时间约在1948至1982年之间;跨种感染到人之前的最后发生的相关进化,很可能仍是在菊头蝠种群中完成的 2020年04月14日
研究称,与蝙蝠冠状病毒RaTG13最为接近的新冠病毒并未在武汉与东亚流行开来,反而在美国、澳洲流行。有学者质疑将新冠进化树的根(root)放置在RaTG13,是该研究最大的错误,其结论并无支撑 2020年04月11日
对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来说,颇显尴尬的是,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动物来为人类“以身试毒” 2020年04月11日
该研究称,模型证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短期自然进化获得弗林酶切位点,研究团队还在禽流感病毒毒株中恰好找到了一个同样的12个核苷酸插入,作为关键证据支持这一模型 2020年04月02日
研究认为,新冠病毒容易感染猫和雪貂,对狗的感染性较低,家畜猪、鸡、鸭不易感染。有学者指出,该实验所用的动物数量不够,其结果可能被一些偶然因素影响 2020年04月02日
基于对新冠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对比分析,该研究认为,仅仅是受体结合域的结合亲和力不太可能解释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之强。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些可能造成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传播差异的氨基酸位点 2020年03月31日
周强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ACE2受体的全长结构,以及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与ACE2全长蛋白的复合物的结构,相当于部分看清了“敌人的样子” 2020年03月30日
受体结合域相似度97%;但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即穿山甲是独立于蝙蝠或其他动物宿主,而感染了和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 2020年03月28日
这意味着即使患者处在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时,病毒也能轻易传播 2020年03月26日
研究揭示出新冠病毒在复制时所利用的主要蛋白酶(M pro)的晶体结构,它与SARS病毒的主要蛋白酶高度一致,这一研究为研发抗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剂提供了有效的框架 2020年03月23日
论文作者张弓向财新记者强调,病毒亲和力提高100倍并不意味着其传染性提高100倍,要达成真正的感染还有很多步骤,且受其他因素影响。尽管如此,传染性提高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2020年03月20日
邵一鸣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会流感化;病毒中没有找到任何人工操作的痕迹。疾控部门的权威不在于要赋予它多少政治权力,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间不要掺夹违反客观规律的行政干预 2020年03月18日
研究表明,雾化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的稳定性非常相似,能在气溶胶中存活3小时,在铜表面则能存活4小时,纸表面24小时,塑料或不锈钢表面则长达2到3天 2020年03月13日
研究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华南海鲜市场中没有新冠病毒的原始来源;病毒可能在2019年11月中下旬首次感染了人类,12月7日开始在人群中的第一次扩张;穿山甲可能不是中间宿主 2020年03月13日
专家指出,不应过度解读基因序列,现有信息尚不支持新冠病毒可以根据位点突变分为两个亚型的结论;没有掌握关于病毒的进化驱动力和选择压力的精确信息,预测病毒如何进化是困难而徒劳的 2020年03月12日
石正丽介绍,她在2018年已推测蝙蝠来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跨种感染人类,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我没有想到它就发生在2019年年底,就发生在我生活的城市” 2020年03月10日
研究认为,来自蝙蝠的冠状病毒可能提供了新冠病毒的基因骨架,与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的进一步重组事件,则使它获得了S蛋白、RBD和多碱基剪切位点 2020年03月10日
刘磊告诉财新记者,此次研究的进步之处在于呈现了真实冠状病毒的全结构,而非受体或者某个蛋白的结构 2020年03月06日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有2个亚型,其中1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染力;它和蝙蝠病毒RaTG13在中性位点的差异为17%,相当于人与黑猩猩区别的14倍;它不太可能是广东穿山甲冠状病毒在近期发生重组而产生的 2020年03月04日
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新冠毒株之间基因序列的差异非常小;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和穿山甲病毒之间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独特的酶切位点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新冠传染性比其他β属冠状病毒强 2020年03月04日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在驱动时会利用宿主细胞中一种叫做TMPRSS2的蛋白酶。而且目前已经有这种蛋白酶的抑制剂通过临床验证,不过是用作治疗其他疾病 2020年03月02日
新冠病毒会像SARS一样突然消失吗;病毒毒力会逐代减弱吗;它会不断变异吗;中间宿主还能找到吗?财新记者梳理科学界最新研究,探询新冠将何去何从 2020年03月01日
研究者看清了敌人的样子,了解病毒进入人体的机制,发现不能利用SARS病毒抗体来对抗新冠病毒 2020年02月29日
论文作者提出,新冠病毒产生的两种最大可能,一是在传染给人类之前,经过了动物之间的自然选择过程;二是在传染给人类之后,经过了人类之间的自然选择过程 2020年02月24日
这篇ChinaXiv预发布的研究显示,据1月6日之前的22个新冠病毒基因组重组分布,较早的一次新冠病毒种群扩张发生在2019年12月8日,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下旬即已经开始人际传播,随后在华南海鲜市场加快了人际传播 2020年02月22日
新冠病毒S蛋白的单个结构域与SARS-CoV S蛋白的对应结构域对齐时,它们反映出两种蛋白质之间高度的结构同源性。但人类无法利用现有SARS-CoV抗体来对抗新冠病毒 2020年02月21日
研究者认为,某些穿山甲冠状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几乎与新冠病毒的完全相同,因而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穿山甲冠状病毒与来自蝙蝠的RaTG13病毒的重组 2020年02月21日
周强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ACE2受体的全长结构,以及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与ACE2全长蛋白的复合物的结构,相当于部分看清了“敌人的样子” 2020年03月30日
萨奇尔介绍,目前冠状病毒可以编码28种蛋白质,其中有些关键蛋白是已知的,但是要成功抑制它们,从测试成功到临床至少要经历半年到9个月 2020年02月18日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S蛋白与细胞ACE2的亲和力是SARS-CoV的10-20倍,可能有助于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SARS抗体对新冠病毒无效 2020年02月18日
华南农业大学发布的最新研究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专家指出,确定穿山甲是中间宿主还需要实际的穿山甲接触史和流行病调研信息的支持 2020年02月07日
除直接接触和近距离飞沫传播外,新冠病毒还存在气溶胶传播这类半径更大的传播途径 2020年02月06日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判断新冠病毒不可能是人工制造的、基因工程的产物。石正丽表示希望国家专业部门来调查,以还团队一个清白
2020年02月05日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的自然宿主很可能是蝙蝠,但目前中间宿主难以锁定。它进入细胞的受体与非典病毒SARS-CoV一样,均为ACE2 2020年02月03日
病毒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第一个问题已经查明,第二个还在找 2020年02月01日
尽管多个研究团队对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指标——基本传染数(R0)给出的估算有所不同,但研究都指向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或高于SARS 2020年01月28日
41名病例中,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症状的日期是2019年12月1日。此病例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九天之后的12月10日,3例病例发病,其中2例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首例病例和后来的病例之间,没有发现流行病学联系 2020年01月27日